幽暗空旷画室内,一张小圆桌边,陈丹青手捧一书在灯下翻看。画室内的灯光渐渐亮起,照亮了室内的一幅幅画作。在巴赫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乐声中,陈丹青慢悠悠地开讲“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啊,比欧洲人所谓风景画早了上千年……”
陈丹青的《局部》第一集(6月16日)就这样与观众见面了。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盛行的环境之下,这档颇为“正经”的,被陈丹青自嘲为“念稿子”的文化类脱口秀,收获的是超出节目组以及陈丹青自己预期的火爆点击率。节目上线10小时,点击量超过100万次,优酷土豆文化节目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这个点击量已属非常难得,超过了《晓说》上线时的数据,甚至比诸多娱乐明星节目还高。
“感谢观众宽容,这么受欢迎我都不知道什么原因,大概是现在好节目太少”。6月23日,陈丹青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。
今年,出版机构“理想国”和优酷土豆网合作推出了《看理想》,《看理想》包括了三档节目:梁文道在《一千零一夜》中与大家聊书,马世芳在《听说》中谈音乐,陈丹青则在《局部》中带观众看画。
不是艺术史,也并非绘画入门, 明面上是看画,但陈丹青显然更希望激活观众心中的“孩子气”。观众就跟着陈丹青的眼睛,去看看艺术杰作中被人忽略的局部和故事。陈丹青自认不是个好的脱口秀者,对着镜头念稿子被许多小辈说“傻死了”,但节目意外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。
“十八岁干的事,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,他好也好在不自知。照西洋人的说法,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”,第一集陈丹青开篇以宋朝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为引子,扯出了画坛上那些18岁的孩子们折腾出的画。
宋朝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(局部)
《局部》6月23日推出了二集,陈丹青说“今天我们到意大利去”,接着又从十四世纪画家布法马可的《死亡的胜利》跳跃到了曾让他痴迷不已的生猛、动人的中国北魏壁画。
“没有重点,天南海北地扯,不知道想说什么,却好像是住了多年的老房子里忽然发现一扇窗,打开来一看,哇风景满好,赏心悦目。”这是一名土豆网友对《局部》的评论留言。
在采访过程中,陈丹青数次提到,抛下那些美学理论、艺术史知识,就带着眼睛去看,去感觉艺术和绘画,去看看画之外的东西。“如果我的东拉西扯能提起大家多一点看画看世界的兴趣,就够了”。
【专访】
澎湃新闻:是什么机缘推动你着手做《局部》?
陈丹青:“理想国”10年前就要我写写世界名画,说是中国缺乏通俗美术类读物,史论书又太多,大众进不了门槛。我那时正闹辞职,一讲起教育心里就烦,不想做。
去年,“理想国”鉴于未来的读书人越来越少,视频传播要跟上来,就请梁文道策划这档节目,我被分配谈画,题目《局部》就是梁文道起的。我只会跟人聊天,单独讲不行,但因为都是“理想国”的老作者,我单独拒绝,说不过去,赶鸭子上架,就同意做了。
澎湃新闻:两期《局部》播出后反响很好,你感觉如何?节目的点击量基本超过了同类型文化类的节目。
陈丹青:脱口秀就是脱口秀,但我在念稿子,效果太差,像在作报告,看了头两集样片,好害臊,心里叫苦。我要是个观众,看到哪位李丹青坐那儿装逼,第一反应就是嘲笑。可我不上网,更不知怎样在页面上留言。
点击量很恐怖。当年伏尔泰流放在外,给赦免了,回国时,陪同的大臣对他说:“怎么样,巴黎万人空巷来看你!”伏尔泰说:“我上断头台他们也会来的”。上个礼拜他们告诉我点击量,我就想起这事。当然,我岂敢是伏尔泰——点击量让我看到好多人,“文革”时批斗会都是一大片人,瞧着害怕。我原想有个几百人看就很好了。
澎湃新闻:你一直在强调自己做得不好,是否过分谦虚了?
陈丹青:为什么要谦虚啊?我看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美艺术类脱口秀,那才叫好,深入浅出,大视野,看得我一惊一乍。国内我最佩服高晓松,那才是真的脱口秀,他是天生的脱口秀人才,讲什么我都爱听,他讲“文革”时他杭州叔叔那段,我不断流泪。
现在大家要看《局部》,我不大知道确切原因。可能好节目太少吧,所以观众原谅我。
除了在《纽约琐记》写过系列回顾展散文,我没有任何经验,更没读过美术史。但我接了活儿都很认真。《局部》的每集文稿至少琢磨10天,可是每集写完,不知道下一集讲什么。我比较抗拒做视频,很烦,十来个人闯进画室,布灯光要好几个小时,然后坐那儿干讲。
我女儿刚刚知道这个节目,看了片头就狂笑,说太荒谬了,说她最讨厌假装,她说有谁晚上穿得一本正经坐在家里,假装看书?是的,我讨厌自己必须假装。女儿说你应该穿个背心,短裤,看的人会更多。
在第二集中,陈丹青从意大利比萨斜塔旁的圣墓园谈起,无意之中撞见十四世纪画家布法马可的湿壁画《死亡的胜利》。
澎湃新闻:《局部》已经播出了二集,虽然一集时间不足20分钟,但信息量大,所讲内容跳跃性也较大,第一集从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说到同样给皇帝画画魏拉士开兹;第二集从《死亡的胜利》聊到中国北魏的壁画。也有观众表示,看得不过瘾节目就结束了。
陈丹青:我不是学者,开口就乱讲。我随时肯定自己的胡思乱想。你们小时候在教室上课,有谁不在胡思乱想?我能做的就是打开观众的兴趣,等于挠痒痒。千万不要把节目当知识课、美学课,人是语言动物,人在聊天时证明自己是个人。别把美术看得太高深,艺术让人活得更有意思,就是这样。
澎湃新闻:节目的受众群体是谁?专业绘画领域的人?还是普罗大众?
陈丹青:美术专家会对这个节目有意见,学者是知识警察,喜欢纠错,我的谈论充满红绿灯。艺术就是犯错、试错,好的艺术根本就是闯祸。我可没想到美术界,我假定的观众是所有对绘画好奇的人,不管是谁。
我要是现在还在农村落户,有个手机,会期待视频节目。但千万不要相信我的观点。我试着让你知道,世界上除了名画,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画,如果大家说,是啊,是很有趣,我就很高兴。但其中牵涉的知识、观点,千万不要当真,不过是“有此一说”。
澎湃新闻:你在节目中提到许多次孩子气、元气淋漓、18岁的成就,你想传递的是什么?
陈丹青:年轻人有活力,但不是元气、朝气。世界上动人的生猛的画,并不是白胡子老头弄出来的,多数是年轻人、小孩子弄的。世界上太多惊天动地的玩意儿都是年轻人干出来的。
澎湃新闻:不少观众表示可以跟着你的节目去学习了解绘画知识。
陈丹青:扔掉那些知识吧!艺术史资料,网上都有啊,某某画家哪年生、哪年死,画了些什么……那是档案,记那些干什么?
“审美”不是教出来的。你长着眼睛,你是活人。“看”就是了解,会“看”,就会了解。你去看看婴儿的眼睛,他什么都不知道,可是拼命盯着一切看。节目一集集播下去,其实都在讲“观看”,不是讲画。手机视频,那不叫看画,那是看影像,看彩色斑点,真要看画你得进美术馆,得站在那幅画跟前,好画是活的,好画就是教科书。
澎湃新闻:《局部》是不是效仿木心先生当年的文学史讲课,在评画间渗透你对人、事、物的见解?
陈丹青:我哪里及得上木心的见解和读书量。再者,木心给我们上课,十几个人,小范围,不让拍照、不录音,完全是“私房话”。视频是现代高科技传播,不是上课。眼下大家无聊,梁文道这套节目试图弄得有聊一点。当然,我不知道大家究竟觉得怎样,我只管做。
澎湃新闻:除了准备、录制《局部》,你最近还在忙些什么?
陈丹青: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在乌镇弄木心美术馆,无数事情。《局部》是业余做。我干的事全都业余。我的正业还是画画。木心美术馆早则9月底,晚则11月开放,欢迎大家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