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小兰展示吐火技艺。 记者 刘力摄
每次吐火前段小兰都要认真检查自己的道具。
川剧,高腔曲牌丰富,唱腔美妙动人,最具地方特色。吐火、变脸特技,更是以极富感染力的表演效果获得了观众的喜爱。
但今天,掌握吐火、变脸技术的人越来越少。段小兰作为这项非遗传承者之一,自小学习川剧,50多岁还在表演,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来学习川剧。
变脸吐火好精彩,背后“秘密”也繁琐
气雾缭绕的舞台上,段小兰身穿华丽的戏服,画着精致的脸谱,在进行川剧表演。只见她身体一转,袖子一抖,脸上的脸谱从豪气的武生变成了稳重的老生,现场传来阵阵惊呼,气氛逐渐热烈。段小兰猛然吐出一团火焰,将现场气氛彻底推到了高潮。
“我是从13岁开始学川剧的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绕着院子弯腰压腿,川剧演员浑身都要有真功夫才行。”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川剧惊艳的唱腔,刺激的变脸吐火,漂亮的水袖,背后都是表演者咬牙忍痛的练习。
“在以前,为了表演效果,我们就直接拿油彩、灰这些东西往脸上抹,表演完要洗很久的脸,现在条件好了很多,会提前做好脸谱。”段小兰向重庆晨报记者介绍“变脸”的诀窍,原来令观众拍手叫好的神奇“变脸”,方法之一就是做好脸谱,将脸谱一层一层戴在脸上,末端连上一根牵引绳并藏在袍子里,需要变换的时候将绳子一扯,面具就会改变。
吐火是川剧中又一项神秘绝技,既危险又刺激,深受观众喜爱。段小兰说,“从前吐火是需要直接包一口油在嘴里的,吐火有一个诀窍,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,绝对不能吸气,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上身,一定要仔细准备道具。”
文化下乡进校园,盼更多人关注川剧
段小兰已经53岁,出于对川剧舞台的向往,她13岁便加入了穆桂英剧团。“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,川剧可火爆了,我们剧团有60多人,演出不断,台下观众的喝彩声连绵不断,那是最美好的时候了。”
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都看起了电视,上起了网,愿意坐下来听一两个小时戏的人越来越少。穆桂英剧团接不到演出,收入一日不如一日,在十几年前便解散了。
为了生计,30多岁的段小兰接起了零活,“开业典礼、艺术团活动这些,只要邀请我,我就会去。”
“川剧是川渝文化的一部分,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需要我们的传承和保护。”段小兰这些年陆陆续续收过一些徒弟,最小的才念小学。“他们是看了我的表演,专门找我来拜师的。”
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段小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参加了一系列“文化下乡”、“文化进校园”活动。她说:“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年轻人能够关注川剧,利用现在流行的互联网,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川剧的魅力,让川剧走出川渝地区,走向世界,焕发出新生命。”
来源:华龙网 记者 杨辛玥